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0
编号:13744079
98例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护理体会(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0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8例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制订护理方案,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引流管放置3~10 d,72例治愈,治愈率为73.5%,因出血量较多致呼吸衰竭死亡14例,中途自动出院12例,平均住院18 d。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在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术后的护理中有重要作用,可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促进脑功能恢复,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救治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锥颅引流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0-0062-02

    目前脑出血的患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微创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1]。2009-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对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其术后护理体会。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12月于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8例,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47~85岁,平均69.5岁;出血量30~110 ml;发病至就诊时间30 min~20 h;出血类型:壳核出血40例,脑室出血28例,小脑出血18例,丘脑出血12例。

    1.2 手术方法

    在相关仪器的辅助下确定颅内血肿的位置,在相应头部的位置常规备皮,消毒备皮部位皮肤,铺无菌布巾,在穿刺前进行局部麻醉,之后在CT的引导下对血肿定位,采用锥颅专用穿刺针穿刺血肿腔,成功穿刺后,将针芯拔出,置入引流管,将陈旧性积血抽出,反复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至颜色变浅,拔出脑穿针,置入外径4 mm多孔硅胶引流管,外接无菌引流袋。术后8 h或次日行尿激酶溶凝血肿治疗,1次/d,直至引流液变清、引流量减少,相关的症状得到改善,CT检查确定血肿完全吸收后拔除引流管。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患者引流管放置3~10 d,平均拔管时间为5 d,72例治愈,治愈率为73.5%,因出血量较多致呼吸衰竭死亡14例,中途自动出院1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8 d。

    3 护理对策

    3.1 严密观察病情

    3.1.1 意识观察 脑出血患者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动态观察意识对判断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应及早发现意识变化并记录,发现意识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本研究中有8例患者术后意识好转后马上出现昏迷,左右瞳孔大小不等,病情进展,立即报告了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患者病情稳定。

    3.1.2 瞳孔观察 瞳孔变化能反映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早期发现脑疝具有重要的意义。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结束后,要每16~30 min对瞳孔观察1次,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左右瞳孔大小不一可能是有脑疝形成;左右瞳孔变小且对光反射不敏感,多提示蛛网膜下隙出血或桥脑出血,也可能是由于服用镇静药物引起。
, http://www.100md.com
    3.1.3 生命体征 术后均采用持续心电、血氧、血压监测,血压控制在(140~150)/(90~100)mm Hg,血压过低可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血缺氧、脑水肿[2],血压过高可引起再出血。脑功能受损后,呼吸深浅、节律及频率会有所改变。由于颅内高压使得脑干受压,会导致脉搏、呼吸变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合并感染及出血后,吸收热都会引起体温升高。如采用亚低温治疗,应动态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3.1.4 引流情况观察 重点要做好引流管和引流液的观察,引流管要保持通畅,固定良好,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或脱出。引流管要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最高位置一般在距离头部10~15 cm处,位置超过此高度,引流效果不佳;低于此高度,使引流速度过快,颅内压快速降低,会引发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密切观察引流液,每2小时1次,主要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还要做好详细记录。术后引流液的正常颜色为淡红色,如果发现其颜色突然变红,且引流速度变快,表明有出血存在,要做相应的止血处理。另外,引流袋和敷料要定时更换,操作时要严格按无菌操作流程操作,避免颅内感染[3]。
, 百拇医药
    3.2 加强基础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由于血肿吸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等原因,往往出现发热,且体温不容易降低。要做好发热的护理,当患者发热高达38.5 ℃时,可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当体温升高到39.5 ℃时,要采用药物降温的方法,效果不佳或无效时,可采取人工冬眠有效降低机体的代谢,主要是脑细胞代谢[4]。在做好体温护理的同时,还要补充充足的水分,以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室内的温度、湿度要适宜。按规定执行探陪制度,陪护人员要限量、限时,把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控制血压在适当范围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之根本,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并加以控制,以防止血压过高引起再次出血;也应重视血压过低,休克、心衰及过量使用降压药可引起血压过低,血压过低将使脑组织灌溉不足,可引起脑水肿而使病情加重。使用静脉降压药时应用静脉泵控制药量,并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滴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要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头部后仰,防止舌根后坠,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呼吸道梗阻。为了更好地排痰,可以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还要鼓励患者主动排痰,当痰液黏稠不易排出时可实施湿化气道及雾化吸入来帮助排痰。口腔卫生要保持,避免呼吸道感染。
, 百拇医药
    3.3 预防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有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压疮等,预防术后并发症对降少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促进功能恢复均有重要的意义,应针对各种并发症进行有的放矢的预防。

    3.3.1 坠积性肺炎 脑出血术后的患者由于局部抵抗力下降,咳嗽、吞咽功能降低,不能很好地排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带来的创伤易发生感染,容易并发肺炎。为了预防,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还要定时通风,定期消毒,有条件者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对清醒或意识半清醒患者要鼓励其主动咳嗽排痰,协助其每2个小时翻身、拍背1次,主动排痰困难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振动排痰机来协助排痰。意识障碍者要早期切开气管,并进行人工插管,以维持其呼吸功能,同时可以对气道进行湿化,对气管内的分泌物还要及时吸出[5-6]。, http://www.100md.com(徐冉丹 林秀华 郑润)
1 2下一页